独句成段的作用答题格式(独句成段的作用)

日期:2024-03-19 来源:文案句子网 浏览:0

1.语文 句子单独成段的作用

为适应题旨情境的需要而使独句成段,具有积极的修辞作用。

这种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:一、突现强调文章分段书写是为了条理清楚,便于表述和阅读。独句成段之后,字句简短、节奏明快,特别是在视觉上显得突出醒目。

因此运用独句成段方式来点明文章题旨、表达观点态度,以充分引起注意,收到突现强调的修辞效果。二、调整节奏自然段具有构成文章节奏的功能。

一般来说,长段节奏比较舒缓,短段节奏比较急促,而独句成段更是简捷、明快、有力。通过独句成段可以调整文章的节奏,以适应题旨情境的需要。

首先,运用独句成段的节奏特点来抒发。三、显示文脉文脉就是文章组织材料、表达思想的线索条理。

为了把握文章线索、了解各个层次的内在联系,更好地理解文章,借助独句成段方式来显示文脉。常见有以下几种情况:1、彩线串珠如峻青的《秋色赋》,全文近十处独句成段,反复赞美迷人的秋色。

既抒发了作者的情感,又显示了文章的线索,犹如“彩线串珠”,读来条理清晰、文路贯通。茅盾的《白杨礼赞》也是如此,全文以白杨树的“不平凡”为贯穿始终的主线,使若干文字近似的句子多次独句成段,显示了文章的主题线索,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。

2、前后照应例如朱自清的《绿》,开头是独句成段: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,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。结尾也是独句成段,而且文字完全相同。

这样首尾呼应,不仅使文章有头有尾、清楚利落,而且加深了读者的印象,引起读者的共鸣。3、过渡标志文章在思想内容、结构层次有较大变化时,常常出现过渡性的自然段,其中不少是独句成段。

有的表示开头与正文之间的过渡,有的是由叙述一事过渡到另一事,有的是描写空间的转换,有的则是由倒叙转入顺叙,等等。从实际情况看,不少发挥过渡作用的独句段,大多可以归入前一个自然段而成为结句,或并入后一个自然段而成首句。

作者之所以将它们独句成段,意在显示文章脉络的转换承接,以便读者更好理解。这就好比作者为读者设置的“导游路标”,循此而往,曲径通幽。

文章独句成段的修辞作用积极而丰富,除上述几种情况,还有用独句成段介绍时/地背景,描写环境氛围,以构成类似电影“分镜头”效果的;也有用独句成段记录人物对话(特别是多人对话)以节省叙述语言的,等等。限于篇幅,不再列举。

省略,是人开始懂得说话的时候就存在了,文字出现后,省略现象也一并存在。顺着古文的发展,现代汉语中省略现象更为普遍。我搜集了一些资料,不妨读读,对写作会有帮助的。

1、古代汉语中省文主要有蒙上省,因下省,语急省,以疏略省,二人之辞省曰字等。

比如:七月在野,八月在宇,九月在户,十月蟋蟀入我床下。《诗经-幽风-七月》,前面三个分句都省略了主语蟋蟀。

2、现代汉语语法根据省略的语言环境,可以把省略句分为承前省、蒙后省,对话省和自述省四种形式。

承前省,指被省略的词语在上文已经出现,省略后不会产生语言理解上的困难。例如:他睁开眼,(他)穿好衣服,起床了。

蒙后省,指被省略的词语在下文中可以找到。例如:(他)起床后,他就去了图书馆。

对话省指在对话中,一些指称性的带出经常会省略,例如:(他)起床了。可见不仅主谓句也都可以省略或是不省略。

自述省,指说话人在书信日记发言时,常将我这个第一人称代词省去,例如:(我)收到你的来信,(我)很高兴。

谓语省略:汉语句子的谓语是一个句子语义结构的核心,大多数情况下句子必不可少,因而具有相对的稳定性。然而在一些对话或口语化的格式里谓语也会出现缺省的情况。如:郭芙蓉:你知道人家跟你在一起,要承受多大压力吗?什么压力?

对话里省略了动词“承受。”

非主干成分的省略对语境依赖程度高,在没有语境的条件下省略,则会改变句意或削弱表达效果。

3、在句子成分的省略中,主语的省略是现代汉语里最常见的类型,谓语的省略较少,一般是在答句和祈使句中,例如:谁要去北京?“小张。”

4、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周星的论文。

吕叔湘先生曾指出:“汉语的句法分析之所以比印欧系语言困难,原因之一就在于汉语隐藏和省略的部分太多。”我们说话,写文章的时候,省略现象频繁灵活而又复杂。

关于省文现象的研究最早可上溯到汉代,但相关研究都是附着在经文的注疏类作品中。

从明清开始,有学者对经文重新注释,并对省略现象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和总结。

赵元任先生在《汉语口语语法中提出了零句的概念》,零意指零碎,所以他从句子结构形式的角度,将句子分为两大类,整句和零句。整句有主语和谓语两部分,是连续话语中最常见的句型。零句没有主谓形式,它最常见与对话以及说话和行动参杂的场合。大多数零句是动词性词语或是名词性词语,主要表现在陈述,命令,问话和问答。

吕叔湘先生在《语文长谈》中又提出“暗示”的语言现象,他认为语言的表达意义,一部分是显示,一部分是暗示。省略和暗示的相似之处就在于两者都属于省略现象。他表示语言的意义是由语言自身和环境共同作用产生的。比如夏天客人来访,进屋后,客人说:“这屋里真热啊!”感叹句的形式实际存在一种祈使语气:请把空调打开吧。这种表请求的暗示义是由说话时的具体语境决定的,是一种语用暗示。

固定句式:从句式上讲,被字句,把字句,的子句,连动句,双宾句,兼语句,紧缩句,这些我们认为没有与之相应的原型基本式,根据逻辑语义判断,某些句法位置虽然缺少了有形词,但不能在表层结构中补出。比如:他把衣服挂破了。如果再将衣服补上,就显得有些强制。

空主句:有些句子没有主语或不需要主语,所以不是省略主语的句型。比如下雨了,赶紧把衣服收进来。这是表自然现象的。还有祈使句:请关上窗户。还有存现句:走过来了一个人。另外熟语,如成语,惯用语,歇后语,如一朝被咬十年拍井绳。

主语先行词特征:被省略了的主语我们称之为主语先行词,从观察到的语料来看,倾向于被省略的主语,一般表现出以下两个方面的特征。第一主语先行词较长,为免却行文繁冗拖沓而被省。主语先行词出现在自述或介绍性语篇中时常被省略。例如,我幼年读过书,虽然不多,可是足够读七侠五义和三国演义什么的。我是篇章的语义中心所在,后文围绕先行主语扩展承接而来,因而主语省略出现的频繁。

省略回指距离:先行词和省略词之间具有不同的距离,主要表现为始终情况,同一句,前一句后一句,同一段。上文中的先行词和省略词大多在同一句之内,但是从篇章的角度看,先行词和省略词有时并没有在同一个句子之内,而是分属不同的句子,有时两者之间还隔着一个以上的句子。

回指的复杂程度:可能出现中间的分句承接第一分句的宾语而省略,而接下来的分句又承接第一个分句的主语而省。

主语宾语不对称现象:从语言类型来看,汉语属于svo类型,主语和宾语存在不对称型,两者处于不同层面,即宾语依附于谓语,构成的动宾式才能和主语处于同一层面。当一个句子有相同成分被省略时,这种宾语对谓语的依附性主要表现在动宾,比主谓更符合语言习惯和语法规范。比如“老王上知天文,老王下知地理”——老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。因而主语相比于宾语更容易被省略。

篇章中的省略:句子句和句子之间不仅有意义上的联系,常常还有形式上的联系。所以可以把省略所在的小句放到更大的结构和环境中。省略了成分的小句看上去有点孤立,结构上不完整,这个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阻力,但是如果联系上下文,是可以准确地把握其意义的,一个小句的理解可能会以来前后的其他小句。

句法成分构成的是句子的表层结构,而句子的深层结构是由语义结构成分,即语义逻辑成分构成的,主要包括有:施事,动作,受事,与事,性状,数量,地点,时间,方式,工具,原因,结果等。能够产生语义框架的有,施事-受事,施事-动作,动作受事,施事-结果,时间-受事,时间-结果,处所-施事,施事-时间,施事-目的,施事-工具等。

语境分类:话语和环境的关系密切相联,语言环境对语言的理解是不可或缺的。陈望道在《修辞学发凡》中提出,构成语境的六种因素为,何故,何事,何人,何地,何时,何如。

上一篇:三国演义好句摘抄大全20字左右(《三国演义》好句摘抄大全)   下一篇:短句绕口令红包(短句绕口令)

微信公

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