闲情逸致形容什么人(闲情逸致的经典短句)

日期:2024-01-28 来源:文案句子网 浏览:0

1.描写闲情雅致诗句

1、唐代李涉《题鹤林寺僧舍》:

终日昏昏醉梦间,忽闻春尽强登山。

因过竹院逢僧话,偷得浮生半日闲。

释义:长时间来一直处于混沌醉梦之中,无端地耗费着人生这点有限的时光。有一天,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了,于是便强打精神登上南山去欣赏春色。在游览寺院的时候,无意中与一位高僧闲聊了很久,难得在这纷扰的世事中暂且得到片刻的清闲。

2、魏晋陶渊明《饮酒·其五》:

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。

问君何能尔?心远地自偏。

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

山气日夕佳,飞鸟相与还。

此中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。

释义:居住在人世间,却没有车马的喧嚣。问我为何能如此,只要心志高远,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。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,悠然间,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。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,有飞鸟,结着伴儿归来。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,想要辨识,却不知怎样表达。

3、五代冯延巳《鹊踏枝·谁道闲情抛掷久》:

谁道闲情抛掷久?每到春来,惆怅还依旧。

日日花前常病酒,敢辞镜里朱颜瘦。

河畔青芜堤上柳,为问新愁,何事年年有?

独立小桥风满袖,平林新月人归后。

释义:谁说闲情逸致被忘记了太久?每到新春来到,我的惆怅心绪一如故旧。为了消除这种闲愁,我天天在花前痛饮,让自己放任大醉,不惜身体消瘦,对着镜子自己容颜已改。河边上芳草萋萋,河岸上柳树成荫。

见到如此美景,我忧伤地暗自思量,为何年年都会新添忧愁?我独立在小桥的桥头,清风吹拂着衣袖。只有远处那一排排树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影绰绰,与我相伴。

4、清代纳兰性德《浣溪沙·杨柳千条送马蹄》:

杨柳千条送马蹄,北来征雁旧南飞。客中谁与换春衣。

终古闲情归落照,一春幽梦逐游丝。信回刚道别多时。

释义:在杨柳依依的季节,我骑着骏马远行,春天北来的大雁都是去年去南方过冬的,只身在外,已经换了季节,有谁为我打点行装,替我换上春天的衣裳呢?自古以来,闲情逸致只能寄托在落日的余晖上,而我这一春幽梦,追逐着飘荡在空中的蜘蛛丝。刚刚寄走家书,只说自己离家太久。

5、唐代王勃《春日还郊》:

闲情兼嘿语,携杖赴岩泉。

草绿萦新带,榆青缀古钱。

鱼床侵岸水,鸟路入山烟。

还题平子赋,花树满春田。

释义:最近“我”心情闲散,寂寞不语,于是就携带着手杖去观赏山水。芳草萋萋,碧绿如带,榆荚成串而缀,远远看去,像串串古钱。捕鱼的围栏插入临岸的江水中,大鸟展翅高飞,直入云烟“我”要像张衡那样写《归田赋》,这时田野里满树繁花,春色正浓。

2.古人悲叹人生的句子

1纳兰性德的《木兰辞 拟古决绝词柬友》

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。

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心人易变

骊山语罢清宵半,夜雨霖铃终不怨。

何如薄幸锦衣郎,比翼连枝当日愿。

2.

已知月圆时不多,人生何求无月缺?

日出日落星聚散,春去春回路蹉跎。

几经风雨残花尽,再唱黄鸡白发多。

且将功名粪土看,唯留冰心照清波。

3.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,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

出门旅行在现代社会已是家常便饭,并且朝发夕至,十分便利,"千里江陵一日还"也已从文学想象落到了现实世界,然而在安土重迁,交通落后的古代社会,外出旅行却是困难重重,充满着庄重的仪式感。

虽然古人提倡"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",但在编户齐民政策的约束下、在封建统治农本思想的引导下,守土而居、安土恋乡等观念也在古人心中落地生根,离别也就显得尤为庄重。也正因为生死离别,才会有"今夜扁舟来诀汝,死生从此各西东"的离愁别绪,正因为背井离乡,才会有"故乡今夜思千里,双鬓明朝又一年"的缱绻乡愁,正因为四方远游,才会有"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"的深情厚谊。

儒家虽然提倡"父母在,不远游",但在理想的驱使下、战乱的影响下、饥馑的威胁下,许多人还是不得不背井离乡,甚至"少小离家老大回",在交通和通讯条件落后的古代,出行往往是前途未卜、生死难知,因此离别也就显得弥足庄重,有"卜日择吉、祀神祭祖、整理行装、郑重话别"等种种仪式。

中国人占卜算卦的习俗由来已久,殷墟甲骨上的刻字便是显例,古人遇事喜欢问卜,《周易》便是古人问卜时汇集起来的一本签文总集。古人出行前除了要占卜问卦,选择好黄道吉日外,还有祖道祭神等娱神活动,以求达到择吉避凶、行旅平安的目的。

随着时代的推移,祖道祭神和临别饯行等古老的送别仪式也随之改变,祭神的成分逐渐减少,惜别的成分逐渐增多,从娱神活动逐步演变为娱人活动,从临别时的释酒祭路到设宴践行,在杯酒之间,互诉分别时的离愁别绪,"日暮酒醒人已远,满天风雨下西楼",在诗酒之间道尽离别时的不舍之情。

除了设宴践行,古人分别时,也会互赠礼物,富者赠钱、贫者赠言,临别时送给远行人的礼物,称之为"赆"或"仪",合称"赆仪",赠人以言,通常以"作诵"、"踏歌"、"吹笛"、"抚琴"等方式进行,正所谓"赠人以言,重于珠玉",虽然只是只言片语,却弥足珍贵。

古人送别的地点,常常选择在城外亭下或河边,因亭下可以宴饮,河边常见杨柳,古人常常以折柳相送,寄托离别之情,这是因为柳树生命力顽强,插土即活,寓意远行人也能像杨柳一样,随遇而安,很快适应。"年年柳色,灞陵伤别","长亭外,古道边,芳草碧连天"都是古时送别庄重的仪式美感。

除了临别前设宴践行、折柳相送的种种仪式感,古人的出行方式也是五花八门、花样百出,既有八抬大轿、高头大马等大排场,也有缓步徐行、行船走马等平民路线。魏晋南北朝时,牛车最为流行,但因为速度较慢,并不受贵族欢迎。到了东汉末年,由于战乱频仍,马匹数量大量减少,牛车开始在贵族中盛行起来,最后连宫廷用车也使用牛车,这一时期,羊车也曾一度流行,不过一般只作游玩取乐使用,无法作长途旅行,民间则以驴和驴车为主要交通工具。

唐朝时,民间所用的交通工具主要是牛车或马车,贵族中则流行坐辇或舆,《唐会要》中记载皇家专用的辇的规格就多达7种。隋唐时的辇、舆和秦汉时的大不相同,没有安装轮子,而使用人力抬,称之为"步辇"或"肩舆",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《步辇图》就是隋唐时步辇流行的反映。中唐以后,辇和舆逐渐普及到民间,文人雅士出行多乘舆和辇,这也是后来轿子的前身。

宋承唐制,在交通工具上和唐朝没多大区别,但更重视舟船等水路交通工具,民间则有马车、牛车、驴车等主要交通工具,在某些城市,还出现了以马或牛拉架的"长车",以供人们游乐之用,马可波罗在其游记中曾写道:"杭州城"大道之上,常见长车往来,车有棚垫,足容六人。满城之男女日租此车以供游乐之用,是以时时见车无数。"这种长车可算是现代版的观光旅游车。

明朝时主要的交通工具是骡马车、牛驴车、独轮车、驮子和轿子,其中载人的工具主要是独轮车和两轮车,骡马车则是明朝最具特色的载物工具,作为大型车辆,有两轮、四轮之分,车厢平正,非常安稳,很适合用来运送物资。

清朝中前期的交通工具基本和明朝一致,到了晚清时,随着西方现代交通工具的引入,火车、汽车、电车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盛行起来,人们的出行方式也为之一变。

对比古今的出行方式,现代社会的出行方式虽然更为便捷,能够朝发夕至,日行万里,古人出行时的闲情雅致,离愁别绪,却也无法再体会。因为交通落后,古人的出行速度缓慢,常常是经年累月,羁旅在外,旅途困顿,游子思乡,"仍怜故乡水,万里送行舟"、"凭添两行泪,寄向故园流"都是车马很慢、书信很远时代的游子心声。

上一篇:普通话练习   下一篇:暗喻英语句子举例(暗喻英语)

微信公

众号